直播动态 英语四级 英语六级 开放英语4 商务英语写作 自考英语二 专升本英语 英语与翻译研究 退役士兵专升本 招生计划 考试大纲 专转本 江苏专转本 中国专升本 江苏专接本 陕西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专业 音乐学(师范)专业 体育专业 专插本 常见问题 报考动态 专插本资讯 考试大纲 中国四六级考试 专升本直播
成考高升专 成考高升专报考 《英语》 《语文》 《数学》 《物理化学》 《地理历史》 高起点真题 直播动态 成人高考招生 成考时间 考试大纲 常见问题 复习心得 成人高考专升本 《数学》 《英语》 《语文》 《政治》 《民法》 《教育》 《医学》 《艺术》 《生态学》 成考专升本真题 直播动态 英语研究 车辆工程 成人高考动态 中国成人高考 贵州成人高考 湖北成人高考 陕西成人高考 北京成人高考 山东成人高考 河南成人高考 黑龙江成人高考 江苏成人高考 广东成人高考 宁夏成人高考 浙江成人高考 湖南成人高考 广西成人高考 福建成人高考 江西成人高考 海南成人高考 安徽成人高考 重庆成人高考 上海成人高考 河北成人高考 吉林成人高考 甘肃成人高考 天津成人高考 成考高起本 《化学》 《英语》 《史地综合》 《理化》 《物理》 成考答疑
江苏自学考试 上海自学考试 湖北自学考试 陕西自学考试 四川自考考试 广东自学考试 福建自学考试 浙江自学考试 山西自学考试 山东自学考试 甘肃自学考试 安徽自学考试 江西自学考试 辽宁自学考试 河北自学考试 广西自学考试 北京自学考试 天津自学考试 湖南自学考试 新疆自学考试 重庆自学考试 海南自学考试 吉林自学考试 黑龙江自学考试 宁夏自学考试 河南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 商务英语(自考) 汉语言文学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本科(自考) 工程造价本科 市场营销 会展策划与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公共关系 金融管理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与设计 电子商务 会计专科 农村政策法规 物流管理 食品营养与卫生 专科 教育学本科 电子商务 产品设计本科 环境设计 本科 广告学 本科 广告设计与制作 专科 药事专业 会展管理 护理学 真题与答案 直播预告 自考百科
吉林普通专升本 广东普通专升本 江西普通专升本 陕西统招专升本 山东普通专升本 福建普通专升本 山西普通专升本 甘肃普通专升本 安徽普通专升本 黑龙江普通专升本 北京普通专升本 湖南普通专升本 河北普通专升本 宁夏普通专升本 新疆普通专升本 报名考试(各省) 浙江普通专升本 四川普通专升本 贵州普通专升本 青海普通专升本 广西普通专升本 天津普通专升本 西藏普通专升本 录取分数线 常见问题 辽宁普通专升本 内蒙古普通专升本 重庆普通专升本 河南普通专升本 江苏普通专升本 上海普通专升本 湖北普通专升本
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继续教育研究 成招专版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 继续教育 函授教育 教育科学 时事政策教育 高职高专 乡村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助学中心 中职升本科 公共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资格证 备考资料 综合素质 保教知识与能力 面试指导 直播预告 考试大纲 考试动态 直播动态 考试报名 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资格 小学语文面试 小学数学面试 备考资料 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英语面试 直播 考试大纲 初中教师 中学教师备考资料 初中物理笔试 初中语文笔试 初中数学笔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初中英语笔试 初中化学笔试 考试大纲 高中教师 高中教师 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 高中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笔试 高中数学笔试 高中英语笔试 高中物理笔试 高中化学笔试 高中语文面试 考试大纲 教师中国 广东教师 陕西教师 广西教师 河南教师 湖北教师 重庆教师 湖南教师 江西教师 甘肃教师 贵州教师 黑龙江教师 吉林教师 江苏教师 海南教师 北京教师 安徽教师 福建教师 河北教师 四川教师 浙江教师 天津教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普通话测试
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在农村,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在乡村,而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在教师。振兴乡村教育和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和加快速度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国家实施的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职称晋级向乡村教师倾斜等措施对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还不能适应乡村教育振兴的要求。明确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关键指标,有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吸引有志者到乡村任教,进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是建立足够数量和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根本。教师职业是否有强大吸引力首先是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也有其特殊性。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有四大主要或关键指标:第一是乡村教师是否喜愿当教师和奉献乡村教育,这是乡村教师职业具有吸引力的首要指标;第二是优秀师范毕业生是否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第三是城市教师是否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第四是优秀学子是否踊跃报考师范专业。
人各有志,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各个层面的人才。喜欢教师职业的做教师,不喜欢教师职业的做其他工作,这很正常。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没有爱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好。当教师就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和热爱学生。有些人愿意做教师,但没做教师;愿意从事其他职业,但却做了教师;愿意做大学教师,不愿意做但又做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出现这些不同情况既有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教师职业要求的问题,也有职业兴趣和选择准确把握等问题。无论是做大学教师还是做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做乡村教师还是做城镇教师,有人不管收入高低,就是愿意做教师,终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也有人很喜欢教师职业但又不甘清贫,最后依依不舍、无可奈何选择跳槽。如果由于工资收入等经济待遇原因使得一些很喜欢教师职业的人也不愿意做教师就很有问题。教师职业吸引力不仅有是否愿意做教师的问题,还有是否愿意做乡村教师的问题。有些人压根就不愿意做教师,还有些人是不愿意做乡村教师。不愿意做教师既可能有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原因,也可能是职业性质和兴趣问题,但愿意做教师而不愿意做乡村教师则主要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问题。
如果优秀学子报考师范专业、从事教师职业的数量与其他专业和职业大体相当,就说明优秀学子主要是根据职业特点和职业兴趣选择专业和职业。如果优秀学子不愿报考师范专业、从事教师职业,这就主要是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职业性质和兴趣问题。因为教师职业特点不可能只对成绩一般的学子有吸引力,而对优秀学子没有吸引力,或者不可能是只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子对教师职业有兴趣,而优秀学子全部或大部分对教师职业没有兴趣。排除国家对教师流动、调动的有关规定和教师自己的社会关系、公关能力,如果农村教师与农村公务员的相互流动、转岗数量相当,那说明从业人员的流动、转岗动机主要是根据职业性质和兴趣选择的。如果农村教师向公务员流动、转岗明显多于农村公务员向农村教师流动、转岗,这个问题就很复杂,至少不能说明农村普通公职人员更适合或更喜欢做公务员,更不适合或更不喜欢做农村教师,其根本原因更多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问题。
如果乡村教师向城市流动主要是流动到其他职业,不是流动到教师职业,那说明他们首先是不喜欢教师职业,当然也是不喜欢乡村教师职业的。如果乡村教师向城市的流动主要不是流动到其他职业,还是流动到教师职业,那说明他们不是不喜欢教师职业,而是不喜欢乡村教师职业。如果城乡教师流动的条件和数量等是相当的,那说明城乡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城乡教师的收入和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基本是相当的。如果乡村教师向城市学校流动有很高要求、条件和政策限制,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没有多少要求、条件和政策限制,只有政策鼓励甚至硬性规定、要求,那说明城乡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城乡教师的收入和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是有明显差距的。即便国家对乡村教师和到乡村学校轮岗的教师有倾斜政策,但如果乡村教师还是不愿意留在乡村学校、还是一心想着调往城里,城里的教师也不愿意向乡村学校流动,到乡村学校不是自觉自愿、只是无可奈何,那还是说明城乡经济和生活条件、城乡教师的收入和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是有明显差距的,各个方面对乡村教师的重视程度、工资收入待遇提高程度还是不够到位的。
对于大学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而言,除工资待遇之外,还有住房、孩子托幼和上学等问题,即便一些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等一般,但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和孩子托幼、上学条件就对教师有较强吸引力。但在乡村不仅学校建设不解决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许多地方政府也不解决公职人员住房问题,乡村公职人员的住房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工资收入问题。乡村许多地方中小学与幼儿园距离很近,小学或者办在乡村,或者办在乡镇;初中和高中主要办在县城,有个别也办在乡镇。乡村学校的这种布局对乡村教师和其他公职人员都没有区别,可能教师的孩子上学还更加方便。因此,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关键还是工资收入问题。
多年来,国家政策和相关研究都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作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但从根本上说,“留得住、教得好、下得去”才是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切实目标。留得住是关键,是根本。只有留得住才能教得好,才能下得去。留不住不可能教得好,也很难下得去。留得住不仅是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证明,对优秀毕业生和城市教师下得去的稳定和教得好的肯定,也是对优秀毕业生和城市教师下得去的榜样和引导、吸引。为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国家出台的乡村教师补贴、公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等许多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了一大批乡村教师,吸引了一大批公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还是十分有限。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但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和质量提高还要依靠有经验和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他们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和投入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根本。为了稳定乡村教师,不少地区硬性规定新入职教师必须先到乡村任教2~5年,但有的毕业生还没有入职就想方设法调离,有的教师在乡村学校任职1~2年后就调往城镇学校。有的学校除校长外,20多名教师在本校任教没有超过5年。有的乡村学校有大量超过50岁或接近退休由民办教师转正的高龄教师,除此之外,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很少几位年轻教师也很不稳定。有些教师在乡村享受一定优惠政策,做出一定成绩就调离乡村学校,或被县城学校挖走,乡村学校基本成为县城学校的练兵场、培训基地。2015年以来我们研究团队对全国22个省区市170多个县700多所农村学校的调研发现,目前许多乡村教师从事乡村教师职业只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选择,有2/3的不愿意做乡村教师,只有29.30%不愿离职或没有离职。还有一项调研表明,目前有96%乡村小学教师和92.5%乡镇小学教师对现有工作不满意[1]。
有学者对江西省三个贫困县调研的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该县没有一名“211”高校毕业生回乡任教,更不用说“985”高校毕业生。前几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县城及大中城市任教的占91.2%,在乡镇和农村任教的分别仅占6.0%和2.8%[2]。还有一项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某部属师范大学五届公费师范毕业生有97%以上在基础教育战线任教,但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最多不超过10%甚至没有;生源有50.0%~62.5%来自乡镇以下,但签约到城市的有68%以上且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达82%以上,到乡镇及以下区域的仅有32%以下,且比例逐年下降;到省市级示范或重点学校的57%以上,到县级及以上重点学校的72%以上;任教于高中、初中、小学的比例依次为55%~68%、22%~29%、9%~15%[3]。许多省区实施了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公费教育,近70%的地方公费师范毕业生愿意和实际上也到乡村学校任教[4]。有些县市每年都大量聘用特岗教师,几年过去乡村学校新任教师有80%~90%是特岗教师,而特岗教师80%以上来自民办本科院校和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很多没有受过师范专业教育和培训[5]。
国内最好的大学是对年轻学子最有吸引力的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顶尖级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都在680~700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其他985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也都在660~690分,而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在650分左右。每个省份的顶尖级综合大学与顶尖级师范大学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有的相差30~50分或10~40分,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高于580分,而东北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低于580分。华中师范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超过610分,而武汉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低于620分。西安交通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低于600分,在620~670分之间,而陕西师范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超过600分,在540~580分之间,与西北大学相当。西北师范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超过480分,兰州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没有低于540分,两者相差更远。
总之,无论从全国说还是从每个省区市说,顶尖级综合大学多年的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都高于顶尖级师范大学,这难道能说明凡是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或者大多数优秀高中毕业生都不喜欢教师职业性质,或者说他们的职业兴趣都不是当教师?难道我们的优秀学子刻苦学习就是为了不做教师?应该不是这样。那么原因是什么,不言自明。即便其中一些人报考了师范大学,做了教师,对于大中型城市都供不应求,怎么还能去乡村学校任教。地方性师范学院与综合院校的录取分数差别并不明显,比如榆林师范学院改为榆林学院后的录取分数没有多少变化,它与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也没有多少差别。乡村教师大多是这类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愿意做教师,除职业兴趣或志向外,还有职业特长、擅长,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很少有著名大学毕业生,更多是一般院校毕业生,这便可以说明著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兴趣或志向不在乡村学校任教,但也总不能说明他们缺乏这个职业特长、擅长,只有一般院校毕业生既有这个职业兴趣或志向,又有这个职业特长、擅长。
在我们对全国农村学校调研中,有许多学校领导都希望我们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学生能到他们学校任教,全国各地中小学确实也有不少我校的毕业生。但当我们看到他们学校的高考录取光荣榜上分数最高的都是报考了综合大学,其次才有很少几名为著名师范大学,没有报考我们学校的,问他们你们希望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更多能到你们学校任教,但你们的学生为什么不报考我们学校时,他们就面显难色,说不出话来了。当然其中原因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是什么,也应不言自明。
由于有城乡教师、校长轮岗制度的硬性规定,也由于部分乡村学校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也方便,所以也有一些县城学校教师和校长到乡村学校任教,但很少有县城学校教师到距离县城很远的边远贫困山区任教的。这也是乡村学校教师职业和工资收入等待遇缺乏吸引力,或没有对城市学校教师更具吸引力的证明。
乡村教师职业对不少教师是具有吸引力的,这是乡村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安心从教的原因。但这种吸引力还远远不能达到乡村教育振兴的要求。调研表明,农村教师对目前工资待遇的满意率,乡村教师75.6%,乡镇教师78.8%,县城教师79.4%[6],其中安心从教的动因主要是与工资待遇等经济收入相关的因素。劳有所得、晋升机会、奖金激励、评奖评优等与工资等收入相关的是65.93%,与责任心、职业发展等相关的是34.07%(见表1)。有离职愿望或倾向的原因有许多,但更多还是与工资待遇等经济收入密切相关。其中28.13%是考公务员,13.90%是不适应当地生活,8.02%是婚恋,3.53%是升学,17.11%是其他(见表2)。关于乡村教师离职后工作选择意向,45.97%的选择当公务员,31.45%的希望去更好的学校。其中对教师职业比较有兴趣或兴趣较强的有79.49%,而选择进企业的只有0.81%[7]。在回答,如果有机会流动,想转到乡镇、县城,或城市学校的有75.2%和76.3%。怎样才能安心乡村学校教育教学,乡村教师和乡镇教师分别有47.2%和54.5%想获得较多收入或物质奖励。如果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城镇教师流向偏远地区或薄弱学校最希望在哪方面得到补偿或方便,有73.8%的城市教师和84.3%的县城教师都希望提高工资待遇[1]。
从东中西部乡村教师从教动力和离职原因也能看出工资等收入差别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城乡差别不大,乡村教师工资等收入相对较高,不愿离职和没有离职倾向的相对较高。西部虽然经济欠发达,但国家支持力度较大,乡村教师工资等收入相对稳定。而中部经济发展和国家支持都相对一般,所以教师离职倾向也较明显。西部省份教师工资由省级等上级财政直接打入教师个人账户,少有拖欠工资现象。中部省份有的是这样,有的还是县财政逐月支付,个别县市还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这与我们在调研中感受到的东中西部教育教学设施的差距是一致的,东部、西部80%~90%的学校有塑胶跑道,中部和东北恰好相反,只有20%~30%的学校有塑胶跑道。这与东中西部乡村教师对工资等收入的希望值与实际能得到的工资收入差距也基本一致。中西部乡村教师期望收入整体低于东部乡村教师,期望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东部是100%,中西部是92.9%和95.6%。实际月薪收入层级的人员比例或结构虽然没有统计,但根据工薪阶层的职级和学校教师职称、教龄等与工资收入的一般关系可见,中西部乡村教师能达到较高和最高期望值的很少,大部分在较低和最底层级,最低月薪几乎比东部地区低50%。而东部地区乡村教师绝大部分达到甚至超过最高期望值,除非特殊情况,没有达到期望值的很少,即便如此最低月薪也要比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高出一倍(见表3)。
表1 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数据来源:高文涛:“乡村振兴 尊师重教——全国十省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调研”,下表同。
表2 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离职原因分析(%)
虽然许多地区乡村教师工资收入已与公务员工资收入相当甚至超过公务员,但离职倾向不仅还十分明显,而且职业追求更多或主要是公务员。调研发现,乡村教师有25%的认为自己属于高收入水平,45.1%的认为自己属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26.5%的认为自己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只有3.4%的认为自己属于中等偏下收入水平,但又有76%的认为工资收入低于公务员,有21.3%的认为工资收入与公务员持平,只有2.7%的教师表示工资收入比公务员高。此外,乡村教师还认为,自己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公务员也存在差距。还有,虽然由于许多学校缺乏编制,城乡学校教师工作负担都很重,不仅要上许多课程,还要做班主任,但相对而言,县城和城市学校教师的工作普遍单一或主要从事所学专业一致的教学,即便要上许多课程也没有许多课头或科目,只有21.7%的教师任教科目在三门以上,而乡村教师有46.6%的要担任三门以上课程或科目[1]。这也是乡村教师希望有更高收入和希望离开乡村学校的重要原因。
表3 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期望月薪和实际薪酬差异分析
近年来民族地区教师工资收入等待遇有一定提高,但中小学教师对薪酬满意度总体还是偏低,感到满意的在5%以内。满意和基本满意相加也不到20%。比公务员的满意度低得多,基本满意的只有3.23%,不满意的竟达82.26%。对薪酬、分配公平、职称晋升公平感到不太满意都在90%以上;对学校和个人发展前景、成就感到不太满意的也有约60%;对职业兴趣的影响不太明显,只有27.27%是因为职业兴趣不太强导致跳槽意愿较强[7]。这还是说明一些乡村教师对教师职业不满意不是因为职业性质和兴趣问题,而是因为教师职业工资收入等待遇问题。
乡村教师虽然跳槽意愿较强,但认为跳槽机会较少的有58.87%、离职成本高的有31.45%。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总体稳定,尽管有离职计划的有29.03%,但短期内或半年内有离职计划的仅占2.42%,而教育部门近年统计的实际离职率则更低,基本都在1%左右[7]。
多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大为改观,但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既有质量问题,也有数量问题。乡村教师质量是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快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乡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而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又是提高乡村教师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应实行省级统筹,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学校任教和安居乐教;改善办学条件,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工资收入和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让农村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8]。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要有一些具体数据指标,也可与公务员等工资收入做形式的比较,但最终要落实到乡村教师喜愿当教师和奉献乡村教育事业、优秀师范毕业生和城市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优秀学子踊跃报考师范专业,更多有条件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愿意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准备从事教师职业。这是关键和根本,这个关键和根本问题什么时候真正解决了,什么时候乡村教师职业才算真正有了吸引力。就算乡村教师工资收入超过公务员,如果还是不能解决这个关键和根本问题,那乡村教师工资收入还要继续提高,一直到这个关键和根本问题在实质上得到彻底解决。
有研究对部属师范大学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比较发现,实行师范生公费教育后,录取分数线总体略有上升,的确将一部分优秀学生吸引到教育战线,但效果并不明显,真正实现为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输送优秀人才,并使其长期安心做好乡村教育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9]。根本原因还是工资收入等待遇问题。十几年前,农村教师愿意继续在农村任教的期望月薪,乡村教师4605.55元,乡镇教师4805.02元。师范院校毕业生愿意去农村任教的期望月薪为4000元的有79.4%,5000元就有70.6%的愿意到边远艰苦农村任教。而当时农村教师年薪,乡村教师仅20 339.76元,乡镇教师20 509.60元,与城市学校教师相差近万元,与期望值相差近一倍。农村教师年工资也均低于城镇公职人员,甚至低于劳务工近6000元[10]。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如前所述没有根本改变,对乡村教师每月300~500元甚至700~800元补贴的吸引作用也不太明显。所以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特殊措施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收入,以留得住促进教得好,吸引下得去。
随着城镇化的进行,乡村人口、学生和学校越来越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小规模学校生师比远小于城市学校,很多学校的生师比不仅达不到19:1,甚至有的只是5:1,按照规定的教师编制配备标准,乡村教师数量远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由于缺少编制,有不少乡村学校临聘教师的数量是实有教师的1/4、1/3甚至1/2[11]。教育部规定小规模学校不足百人按百人划拨经费,这实际上不仅是教育经费的一倍的倍增甚至多倍十倍的倍增,如果只有一个学生还按百名学生划拨经费,就等于经费划拨是普遍规定的百倍。其实就是城乡“新二元结构”特殊措施。
如果国家不能较大幅度增加乡村教师编制,就会导致许多乡村学校缺编,聘用大量临聘教师。如果国家较大幅度增加教师编制,完全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编制的需求,乡村教师总编制就要比原来多一倍甚至两倍,对教师工资等收入的经费投入也要增加一倍甚至两倍。如果这一大笔投入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4%就远远不够,可能要达到5%甚至更多。如果由地方负担,许多县市财政或者无力负担,或者国家没有明确和硬性规定地方财政也不愿负担。但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基本需要,有些地方以比较正规和稳定的政府购买方式聘用许多教师,或者以地方临时政策聘用大量临聘教师。政府购买方式聘用的教师的工资待遇与正式教师基本一致,地方临时政策聘用的临聘教师的工资待遇与正式教师有明显差距。临聘教师的月工资,有些县市为2000元左右,有些县市为1500元左右,还有些县市只有1000元。1000元与清洁工工资不差上下,与酒店饭店服务员的工资相差甚远。在这种“教孩子的还不如端盘子的”教师工资收入情况下,要招聘来高质量的教师很难甚至就不可能。即便临时招聘来,也不可能安心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增加教师工资待遇,不仅是增加正式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样要增加临聘教师的工资待遇。
学生的成长、成绩是教师集体教育的结果,但不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时间精力投入、担负的责任也有不同,乡村学校要通过绩效考核和职称晋级提高乡村教师收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教育教学时间精力投入和增强责任心,尽力改变一直存在的干多干少一样,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态。在教师工资等收入本来就不是很高情况下,绩效工资不要说差别较大,就是稍有差别,许多教师就会很在意,就会对教育教学等工作甚至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许多学校对待绩效工资是左右为难,不搞不利于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搞了有可能伤害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乡村教师工资等收入不高,不仅是心理承受能力而更多是实际生活承受能力很差。农村教师职称晋级和评优应向乡村教师倾斜,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专业进修机会很重要,但不少乡村教师职称晋级和评优后就调到城里,原因虽然也有许多,但乡村教师整体工资收入吸引力不强还是根本原因。
乡村教师职称晋级难是乡村学校的普遍问题。为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调动他们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一是采取特殊措施增加乡村学校职称晋级比例,二是建立类似公务员的科员制,使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和长期尽心尽力为教育乡村孩子做贡献的教师得到应得的回报。对工作动力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高龄教师和因病等在职不在岗、在岗不教学的教师给予足够待遇规定离岗,腾出编制补充年轻教师。
教育管理部门借用或占用学校教师编制普遍存在,有的非常严重,我们调研过的一所乡村学校实有教师24人,但教育局公布的该校在职教师为67人。这种严重占用学校教师编制现象必须坚决杜绝,严厉追责。
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仅要明显提高乡村教师工资等收入,还包括帮助年轻教师解决住房、婚姻、孩子入学等问题,甚至解决这些问题对乡村年轻教师更重要、更暖心,更具吸引力。当然也需要各方面的更多经费和精力投入。
[1]焦岩岩.西部地区城乡教师职业吸引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宁夏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4):176-181.
[2]范先佐.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46-154.
[3]商应美.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实施10周年追踪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五届免费师范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7,38(12):141-146.
[4]王智超,杨颖秀.地方免费师范生:政策分析及现状调查[J].教育研究,2018,39(5):76-82.
[5]刘培军.西部省域“农村特岗教师”来源结构及相关政策建议——以广西特岗教师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6):35-37.
[6]高文涛,郝文武.努力提高民众的教育满意质量[J].教育科学,2017,33(5):1-6.
[7]谭宏,袁晓文,李守林.四川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满意度及稳定性分析——以雅安市民族待遇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5):237-241.
[8]范先佐,郭清扬.发展农村教育关键是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J].当代教师教育,2019,12(1):8-16.
[9]苏晓刚,祁超.从部属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看师范生免费教育[J].科教文汇,2007(11S):3.
[10]周兆海.薪酬激励与制度吸纳: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提升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6(6):20-23.
[11]郝文武.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亟需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9):32-37.
© 201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转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55770号-1
Beijing TransVentur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地址:佛山市金融高新区京华广场
北京市大兴区新源大街25号院恒大未来城7号楼1102室
深圳市福田区华能大厦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园南区R2-B栋4楼12室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新兴路881号
汕头市金平区华坞村七巷三楼
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139号文化大厦
欢迎来到本网站,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稍后再说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