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办、中国家庭报社承办的“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家庭幸福”家庭心理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在京举行。活动旨在以家庭为纽带,倡导实现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区、家庭与专业机构的连接,通过连接聚合组织力量、科技力量、行业力量、社会力量,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建设家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健康科普与培训,助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6日,活动将通过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官网、中国家庭报直播平台,微视、优酷、央视频、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播出。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姚宏文出席活动并致辞。
图为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姚宏文在活动中致辞。
姚宏文表示,中国文化以家庭为主,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在新时代倡导和追求的健康应当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健康。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也是整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与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精神疾病是影响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希望以此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
推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落实落地,家庭是关键一环。家庭是每个婴儿出生后最初的成长场所,家庭成员的品质、言行、关系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知以及日后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作为基本社会细胞,家庭在与学校、社区、专业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连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认识,以及对专业机构、社区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关系到能否构建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和谐家庭氛围和环境,关系到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员能否获得及时有效的家庭支持和后续的援助、干预和诊疗,关系到整个社会心理健康工作的推进和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希望通过研究家庭心理健康建设新方向,探索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倡导开展家庭心理健康宣传,普及知识,推进培训,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时代,与全社会携手奋进,共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本报记者 朱燕
编辑/冯超
审核/叶冬
校对/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