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与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北京中学会议厅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教育与人生的高端对话”活动,两位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北京中学的300多名师生在现场聆听了对话,同时,本次高端对话,还在百度、微信视频号以及新教师大学钉钉圈子进行了同步直播,约有近60万名网友在线观看了本次对话。
会上,两位嘉宾首先回顾了自己的中学阶段以及中学对未来人生的重大影响。

莱维特教授的中学阶段非常短暂,只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他人6年才能完成的学业,而促使他提前毕业的契机,竟是由于他沉迷打台球,当时他经常与好友出去玩,但南非的治安并不好,妈妈非常担心,便在放暑假时,建议莱维特趁暑假把接下来两年的课全部自学完。
莱维特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喜欢尝试挑战的人,于是便开始埋头学习,这也成为了他人生当中非常大的跨越式发展阶段,为日后莱维特在科研上的成功埋下了伏笔。而朱永新教授,在谈到自己的中学阶段时,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在苏州读初二时,由于好奇初三学的知识,便一时兴起把初三的知识提前学完了,由此认识到,一个人的学习潜力是非常大的,每个人只要学会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尝试,都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朱永新还特别谈到,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是教育很重要的使命,人类的每一步进步,都离不开好奇心的驱使。
在谈到中学阶段对人生的重要影响时,两位嘉宾都认为,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时期,自我开始觉醒,但是还没有成熟,这时自我和这个世界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所以这一时期,处理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跟父母的关系、跟教师的关系、跟同学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此,朱永新特别提到新教育实验的生命叙事理论,其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故事,每个人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创作者,如何写好自己的人生故事,一个大前提就是找好原型,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和榜样,而在中学阶段,就能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榜样,将会是受益终生的事。
中学阶段对人的一生如此重要,那么要如何在这个阶段抓住人生际遇呢?
两位嘉宾对此分别提出了重要观点。
莱维特提出,要多学习不同的东西去挑战自己,不断在各个领域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天赋,艺术、自然与审美能给人许多灵感。
朱永新也指出,艺术对智力发育大有裨益,现在新教育正在研发的大艺术课程,就是要把艺术教育里最关键的概念整合起来,提高人们的创造性,真善美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生命分成长度、宽度、高度,三者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综合体,作为中学生来说一定要学会和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此,莱维特也特别认同,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社交共情的能力,在中国教育系统当中,其实都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两位嘉宾勉励中学生朋友们:
中学阶段的学习,在整个人生之中其实是非常短暂的阶段,大家不要在某一个时期压力过大,也不要因此把自己的精力完完全全耗尽,人生就像是爬山,如果在攀爬一座高山的时候,一开始把所有的劲儿都用完了,这样的人反而很难登顶,而这时,好的家庭环境、社交环境、艺术爱好,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好风景,让我们得以小憩,进而更好的攀登。


在对话接近尾声的时候,两位嘉宾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
北京中学学子就在不同情境中学习注意力分散与集中的策略,向莱维特教授进行了请教。
莱维特教授表示,要把握好注意力分散与集中的“度”,注意大脑的松弛运作机制,确保学习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莱维特教授表示,这是他此次中国行第一次走进中小学,非常荣幸和师生们一起探讨教育与人生,也非常享受本次对话。北中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学术底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莱维特教授的北京中学之行,除了参加高端对话,还参观了美丽的校园,欣赏了学生们的茶道、古琴、书法表演,他表示从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些都是产生创意的源泉。

莱维特教授寄语学子要永远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并鼓励北京中学学子,人生有诸多可能性,也有很多转折点,要多尝试,多探索,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朱永新教授在谈到如何激发自己的兴趣时,寄语学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最大的使命就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做梦”的阶段。要胸怀梦想,寻找生命的原型,寻找榜样的力量,寻找人生的坐标。要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社会、父母和教师及自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