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7年,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领衔的港中大(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于2019年迎来丰收期,陆续产出高品质研究成果。
成立于2017年,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领衔的港中大(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于2019年迎来丰收期,陆续产出高品质研究成果。近日,阿里耶•瓦谢尔教授再一次抵达深圳,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学术难题,他每年大约有一个月时间留在深圳,与团队成员充分交流,亲自参与课题研讨,对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的科研进展,皆了然于心。
2019年共发20篇重要论文 执行院长上榜“高被引科学家”
回顾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两年多以来的发展,瓦谢尔教授对研究院目前的科研成果感到满意:“今年,我们的团队搬进了新的科研大楼,设施设备更加完善。另外,研究团队不断壮大,已经发展到了50多人,其中包括6位教授、2位研究员、3位副研究员、15位博士后以及十多位博士生、研究助理。而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丰硕,团队内的研究人员非常活跃,在《自然通訊》等顶尖期刊上发了很多高水平文章。”
据悉,该研究院成员于2019年内,共发表20篇重要论文,其中许多刊载于优秀期刊,例如Nature Communicatio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领域包含基因体信息学、结构生物学、计算化学、多尺度分子模拟等。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团队成员共发表数十篇SCI期刊论文,其中部分成果于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领域排名于前5%(中科院1区)。这些发表的论文也大量地被全世界的科学家所引用,论文引用率非常高。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公布,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黄宪达教授便上榜其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解决瓶颈难题
“我们试图用多种方法来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生物的抗药性,抗生素在过去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但现在却慢慢不起作用了。我鼓励这里的研究人员用大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利用电脑建模。”在谈及当今药物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时,瓦谢尔教授表示,研究院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发现新的生物标记、开展药物开发以及生物机制的探索等,这也将是未来计算生物的趋势。
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以成为世界级的理论生物计算中心为目标,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及成果转化,重点开展以计算结构生物学为主的基础研究及植根于数据科学的高通量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并培育兼具理论与应用的生物信息及系统生物学人才。其中,计算结构生物学方向涵盖蛋白质工程,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活性改进,酶催化反应机制的探索及酶的设计,蛋白质及核酸功能性构象变化的模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相应算法和软件的开发等。
港中大(深圳)采用全英文教育 真正做到科学无国界
“过去的这几天里,我也有机会参与了三场小型的研讨会,他们都是非常高水准的学术会议。观众中有很多学生,他们提的问题非常深刻,对这个领域也很感兴趣,充满热情。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我感到非常愉快。”每次到访深圳,除了与研究院的成员进行科研探讨外,瓦谢尔教授也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主动与港中大(深圳)的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人生经验,而港中大(深圳)学子带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优秀的语言能力:“我带领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有印度、中国、波兰、匈牙利、以色列等,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我认为这所学校的强项就是它的全英文教育,因为在学界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里,就连本科生也是用全英文教学,所以前几天我与本科生交流的时候觉得非常顺畅,没有任何问题。国际化的团队从来都不是一个所谓的障碍,因为科学是无国界的。”瓦谢尔教授希望,通过充分的接触与交流,港中大(深圳)会有更多优秀学生加入他的研究团队,成为国际化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