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托马斯·聚德霍夫(德语:Thomas C. Südhof,1955年12月22日-),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2013年,他和理查德·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同年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夫人为中国人,她是中国科大898校友陈路。陈路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她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副教授,曾在2005年荣获麦克阿瑟奖。
获奖原因
人类身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像是个生产分子的工厂,比如血液细胞不断生产胰岛素,神经细胞不停地生产神经传导素。这些分子需要被运送出细胞、送往不同的地方,包装它们的东西被称作“囊泡”。获得2013年诺贝尔奖的这三位科学家就发现了这些运输行为的原理:细胞货物是如何在准确的时间内被送往准确的目的地。
聚德霍夫把这种运输活动放在特定的身体部位去研究:大脑。他想知道大脑中的信号是如何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输到另外一个去,以及钙离子是如何调控这一过程。他发现了脑细胞是怎样感知到钙离子,并将此信号转换成囊泡中分子的形式。大脑信号如此这般神奇微妙的传递原理从而得到明确的解释。
社会评价
三位获奖者也都凭借自己的成就在此之前分别获得过业界肯定。出生于德国的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以研究突触传递而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今年他刚刚才和另一位科学家理查德·施勒(Richard H. Scheller)共同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奖”——这个奖项被誉为“美国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它同时也是世界生物医学领域最有名的奖项之一。
简英奇·亨特
“这些美妙的发现对了解人体非常重要,同时对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失调等各器官疾病的研究有显著意义。”瑞典卡罗琳研究所临床肿瘤学教授简英奇·亨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贝尔·维克尼
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贝尔·维克尼认为,这份奖“早就应该来了”。他称,该奖“反映了一个分子生物学的根本难题,而这些科学家以三种非常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